当宁消防网APP

找产品、查资料、询价更简单

立即下载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几个着力点

2020-05-21王跃荣当宁消防网

妥善有效应对和处置灾害事故是检验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关键标准。现代社会各类灾害灾难等事件日益增多,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十分迫切。

一、牢固坚持预防为主的应急管理工作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理念,必须要作为应急管理的首要任务。

  一是强化预防意识。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要做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这是强化预防工作的根本指南和基本遵循。各地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思考预防工作应该坚持什么、转变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收到什么效果,以时不我待的担当和责任精神,增强忧患意识,把“无急有备”作为应急管理的“上兵伐谋”之策。

  二是坚持关口前移。社会学研究普遍认为,现代社会是风险社会。面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灾害事故,关口前移抓预防,重点是抓早抓小抓苗头,形成灾害事故风险普查工作机制和隐患排查模式,摸清风险源、致灾因子,以及成灾条件、发生诱因等,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和隐患,把风险隐患控制在基层、化解在萌芽。当真正面对灾害事故时,遇事不慌、应对有序。

  三是落实防范措施。建立健全风险管控、安全管理等制度,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加强风险评估、预测、预警、预判,强化风险监测点、危险源、危险区域的监控,妥善处理相关问题。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既要排查化解单灾种风险隐患,更要重视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的交织叠加,提升对多灾种、灾害链的综合监测水平。

二、始终强化全过程各方面的应急准备工作

  应急准备必须要立足于应对和处置灾害事故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

  一是强化思想准备。强化忧患意识,时刻准备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甚至大灾、巨灾和危机的发生,经常性思考一旦面临灾害事故时应该怎么办?如何主动从容应对?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和处置手段?做到底子清、思路明。

  二是提供基础物资保障。按照宁可“备而不用”,绝不“用而无备”的要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储备应对基本应急需求的物资,形成运转高效的物资保障体系。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紧急调拨和配送制度,做到备得有、找得到、调得快、用得好。

  三是重视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重视做好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和管理工作,形成各层级政府总体应急预案和部门专项应急预案,建立覆盖各层级各行业各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发挥预案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作用,推动预案跨部门、跨系统、跨区域的综合应急演练和现场指挥工作流程演练,提高演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抓好以消防为主的国家综合性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加强专业、行业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强化社会组织应急救援队伍、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补充和协同作用,提高合成应急、协同应急的能力。五是注重日常协同配合。注重建立上下协调、左右配合的应急管理联防联控机制,发挥各层级各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协同作用,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的准备。

三、着力构建风险防控和监测预警体系

  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必须要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作为重点任务。

  一是强化风险管控。灾难和明天那个先来?永远是一个不确定的选题。事故灾难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对风险识别的麻痹大意、对利益和风险矛盾关系的错位、对化解风险方法上的欠缺等,均易造成风险失管失控,进而引发危机。防患于未然,要加强风险辨识,对各类风险隐患进行摸底普查、登记造册,分析辨识其特质、危害;要强化风险研判、风险评估,对致灾因子和灾害发生规律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提出防范意见;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和隐患分级分类监测监控制度,提升风险化解排除能力。

  二是明确防控责任。坚持“分类指导、分级管控”的原则,构建属地领导、部门防控、社会支持、职责清晰的工作格局。风险管控是全社会性工作,必须要明确方方面面的责任,理顺风险管控事权,消除管控盲区,建立覆盖各层级各行业各单位的突发事件风险管理体系。

  三是推进源头治理。对自然灾害风险管控,要针对风险可能引发的灾害特性,强化致灾因子和成灾机理研究,追根溯源开展重点治理。对事故灾难风险管控,要结合重要时期和敏感时段,针对重点工序和关键环节,及时开展风险隐患排查,逐项划分防控治理责任。

  四是及时监测预警。利用专业技术监测体系和群测群防防御体系,构建各类风险人防、物防、技防监测网络,对可能引发危害危机的风险,及时预测预警。建立危险源、危险区域的实时监控系统,加大监测设施、设备建设,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基层预警信息员队伍,实现人员素质、设施保障、技术应用的整体协调。及时发布预测预警相关信息,根据不同情况提前提醒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四、具体规范应急事件的应对处置措施

  面对灾害事故,采取正确的方法及时果断应对和有效处置,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根本要求。

  一是明确应对程序。针对事前预防、预测、预警,事中应急处置、人员救治、危机平复,事后恢复、评估、调查、总结等各道环节,分析研究并具体规范危机应对和治理的基本程序,确保应对思路清晰、方法正确、科学处置。

  二是规范早期处置。灾难性事件没有如果,只有结果。要根据灾害事故性质和严重程度,适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成立现场指挥部,组织开展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先期救援,尽可能防止事件扩大升级。初期处置注重早,要早反应、早行动、早处理,为后续跟进提供基本保障。

  三是强化控制措施。在第一时间处置应对的基础上,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管理机制,及时成立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对应对工作实行统一指挥。采取更加规范的控制性、救助性、保护性、恢复性处置措施。

  四是严格信息报送。严格落实应急信息限时报告制度,力求做到及时、客观、真实,杜绝迟报、谎报、瞒报、漏报。建立信息分析、会商和评估制度,完善信息发布启动程序,规范新闻发布内容,确保发布新闻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完善应急值班机制,确保应急信息及时处置和传达。

五、及时组织开展事后恢复和重建工作

  灾害事故基本得到控制和消除后,要以减轻损失和影响,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工作和社会秩序为目标,及时组织开展事后恢复与重建工作。

  一是及时停止应急响应。灾害事故基本得到控制后,要及时停止相关响应和应对处置的紧急措施,平复社会公众紧张情绪。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仍要采取或者继续实施防止次生、衍生事件或者重新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必要措施。

  二是有序进行调查处理。调查工作要遵循规律,借助科学手段和专业判断,深入剖析原因,区分主客观因素,严格责任追究,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借鉴性的整改防范措施。

  三是制定恢复重建计划。对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形成评估分析机制,妥善实施安置、救助、补偿、抚恤等善后工作,组织制定恢复重建计划,为迅速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提供保障。

本文作者:王跃荣,青海省应急管理厅党委委员、副厅长

内容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综合整理:应急科学与技术

当宁消防网

相关文章

  • 新国标《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GB...
  • 王彦斌:电气线路故障火灾事故调查疑难点解...
  • 变电所内能采用细水雾灭火系统吗?
  • 甲方因消防检测企业出具不合格结论而拒付检...
  • 公安部:5起制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犯罪典型...
  • CFIC2024黄鑫炎: AI驱动下智慧...
  • 《消防科学与技术》:抑制锂离子电池火灾的...
  • 消防行业的大事件,国家对消防产品等重点工...
  • 关于住宅建筑配置灭火器的一些疑问
  • 厨房的排油烟风管可否穿越防火墙、爆炸危险...
  • 全部评论